浙江省开化县长虹乡道沃源村简史
道沃源村早在宋朝时期就已形成村落,唐长庆三年(823),江东提刑张成业自安徽祈门润田迁居常山县松阳镇,今下音坑,因手植桂树于庭,称大桂张氏。分迁有明廉、上音坑、文川口,城内、城关镇密赛,马金镇杨和、黄荆林、高桥、前山头,塘坞乡张家、张家村、朱坞,中村乡张村、曹门、八字门、陈川口、樟树底、金竹山、村头,齐溪镇岭里,长虹木勺坞等;其中樟树底即为本村(今老屋自然村)【编者注:所载为中村乡大概是由于樟树底这个村名消失了有七八百年,当代编写开化县志的人无从查证樟树底村在哪里而造成的谬误,樟树底这个名称道沃源人则十分清楚,至今仍被沿用,并且张氏败落的史实道沃源人都比较清楚,方氏宗谱上也有明确记载】,宋朝时期,张氏先祖分迁至樟树底后,在本村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,建房之处有大片的香樟树林(至今仍存有千年香樟树3株),因而称为樟树底。
明朝正德年间(1510年左右),本村方氏始祖煦公游览于里之西境曰澳川者,喜其地僻源深,遂携妻室子女迁居于此,方氏家族逐步发展为村内最大的家族。本村方氏祖宗从中原开封府迁徽州歙县,后先祖方庚生以留隍寨长镇常山西境(即今开化西北边陲)遂定居楼底村(今属池淮镇),至煦公时分迁本村,带来了良好的中原文化和重视教育之风。煦公迁本村后,初居樟树底,过了几代后,育有大小儿子三人,遂于樟树底外面盖新房一幢,长子、次子居住新房子中,三子居老房中,其后兄弟三人子孙满堂,于是形成了老屋和新屋两个村落,即今老屋和新屋两个自然村名称的由来。方氏家族迁本村后,名称也做了更改,俗称“大澳源”,方氏宗谱上称大澳川,旧开化县志则称本村也有多种称呼,乾隆六十年版开化县志载本村分为内大沃庄和外大沃庄,由此可见当时村名为大沃;光绪二十四年开化县志对于本村则有两个地名,分别为大沃和大澳。
 光绪开化县志载十七都村庄 |